文章來源:濟南復大腫瘤醫院瀏覽次數:85次發布時間:2018-06-11
2018年6月9日,由上海復大醫療集團、濟南復大腫瘤醫院主辦的“腫瘤精準微創學術沙龍”勝利閉幕。
沙龍集中體現了近年來國內外在腫瘤微創治療領域取得的研究成果,反映了該技術領域的最新技術和臨床進展,并為專家和病人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了專題講座,同期推出了腫瘤微創技術聯盟,以促進腫瘤工作者相互學習、交流與共同進步。
據了解,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癌癥發病率一直呈上升趨勢。在城鎮居民中,癌癥已占死因的首位,已經成為新世紀人類的第一殺手。與此同時,腫瘤傳統治療的手術、化療、放療等已經進入瓶頸。作為腫瘤治療的一種新模式,微創集先進的醫學影像學及穿刺技術以及藥物、生物和基因等高新技術為一體,體現了高度的人性化、理性化、個體化,具有不開刀,創傷小,并發癥少,定位精確,治療安全的特點,越來越被臨床認可。
微創技術的發展,為廣大腫瘤病人帶來希望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一面是良好的療效,一面是技術、人才的短缺。“腫瘤精準微創學術沙龍”,就是在這一背景下舉辦的,旨在為知名腫瘤微創專家和基層醫護人員大家交流、切磋的平臺,幫助他們提升技術水平,更好的服務廣大百姓。
腫瘤診療大家蒞臨復大:傳播前沿技術,造福廣大百姓
作為山東省微創腫瘤醫學界高規格、高水平的技術交流會,本次技術交流會將邀請國內著名微創專家、腫瘤界大咖來濟傳經送寶,他們中有:
山東省千佛山醫院大內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劉元水先生
山東省腫瘤醫院影像科副主任兼PET/CT中心主任黃勇先生
山東省立醫院腫瘤研究治療中心副主任醫師、山東大學醫學院內科學博士楊霞女士
山東省立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美國貝勒醫學院圣盧克醫院(The St. Luke’s Hospital)消化科和內鏡中心,及安德森醫院(MD Anderson)腫瘤介入科訪問學者胡錦華先生
他們的到來,為學術交流帶來新觀念、新技術,為參會專家的技術提升帶來助益,并最終惠及廣大腫瘤病人。
高新技術領銜,精準微創,不開刀,不放療,不化療成為熱點
沙龍集中體現了近年來國內外在腫瘤微創治療領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與會專家做了精彩報告:《氬氦冷凍在口腔頜面部腫瘤治療中的應用》、《肺實性小結節影像診斷新實踐》、《肝癌介入治療新進展》、《微波消融術在惡性腫瘤中的臨床應用》、《顱內惡性腫瘤粒子植入55例臨床觀察》等代表了目前該領域的技術前沿。
作為省內具有顱腦粒子植入資質的兩大醫院之一,濟南復大腫瘤醫院在腦瘤微創治療方面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和成功案例。葛新華院長做了《顱內惡性腫瘤粒子植入55例臨床觀察》報告,提出了腦瘤治療不開刀、不放療、不化療、精準微創的新理念,得到與會專家的一致好評。
達成診療共識,進一步強化腫瘤診療MDT
本次沙龍,與會專家相互切磋,最后達成共識,認為濟南復大腫瘤醫院提出的為每一位來院病人進行多學科會診(MDT),是有重要意義的。
據了解,MDT,起源于歐美發達國家,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已經很成熟了。通俗的講,就是為普通癌癥患者搭建一個各學科專家團隊,各學科專家共同討論確定診療方案,功能與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專家組一樣,從而保證了高質量的診治建議和最佳的治療計劃,避免了過度診療和誤診誤治,使病人受益最大化。
腫瘤,尤其是惡性腫瘤,病灶很容易轉移,涉及各器官,需要不同學科的相互配合。濟南復大腫瘤醫院曾收治過一位身患左下縱膈神經纖維瘤病人。從脊椎體凸出,進入縱膈,情況非常復雜。手術需要脊柱、胸外、腫瘤、神經等多學科,難度非常大,曾被多家醫院婉拒。初始被誤診腰椎間盤突出,發現時已經非常嚴重,來院時不能行走,是被抬進來的。經脊柱、胸外、腫瘤等多學科聯合(MDT)進行椎管縱膈腫瘤切除術后康復。
引入健康新理念,將提高生命質量放在首位
沙龍融入健康新理念,重申帶瘤生存、合理治療的價值。生命不僅需要長度,更需要廣度和深度。這一新理念,為腫瘤治療開辟了新路徑。
濟南復大腫瘤醫院的周發展院長說:我們提倡“在適合的時間,給適合的病人,做適合的治療。”對于早、中、晚期腫瘤治療有科學、規范、系統的治療模式。如,對于晚期腫瘤病人的癌痛控制、精神陪護等,讓生命更從容。
這次以傳播微創技術、提升精準水平為主題的沙龍,成功舉辦,推動了腫瘤微創技術向基層下沉,提高了基層醫院的診療水平,也必將使更多老百姓從中獲益。
版權所有:濟南復大腫瘤醫院
ICP備案號: 魯ICP備16003703號-1 濟醫廣審字【2021】第0422-06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