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濟南復大腫瘤醫院瀏覽次數:99次發布時間:2016-09-18
核技術利用建設項目
I-125粒籽源植入應用項目
環境影響報告表
(報批版)
濟南復大腫瘤醫院
2016年9月
環境保護部監制
建設單位:濟南復大腫瘤醫院
建設單位法人代表(簽名或簽章):
通訊地址:濟南市天橋區生產路8號
郵政編碼:250000 聯系人:陳斌
電子郵箱:—— 聯系電話:15900668506
表1 項目基本情況
項目概述
一、項目概況
1、醫院簡介
濟南復大腫瘤醫院位于山東省濟南市天橋區生產路8號,是經國家衛生部門批準成立,以重點發展腫瘤??茷橹鞯尼t院,醫院建筑面積近2萬平方米,總投資3000萬元,設有腫瘤內科、腫瘤外科、腫瘤婦科、普通內科、普通外科、中西醫結合科、介入治療科、康復醫學科、麻醉科、檢驗科、藥劑科、病理科、超聲診斷科、放射影像科等診療科室。醫院地理位置見圖1,醫院周圍環境見圖2,醫院總平面布置見圖3。
2、項目建設規模、目的和任務由來
?、彭椖拷ㄔO規模
醫院現有1臺DSA、1臺CT、1臺DR、1臺數字胃腸機,現有設備的環境影響評價及輻射安全許可證正處于辦理過程中。另擬建125I粒籽源植入項目。本次評價的內容為:125I粒籽源植入。125I粒籽源單枚最大外觀活度為2.96×107Bq,根據《關于發布放射源分類辦法的公告》(國家環??偩止?005年62號),屬Ⅴ類放射源,由于125I粒籽源具有粒度小、無國家編碼、植入后永久留于受檢對象體內的特點,以及山東省環保廳的輻射管理要求,按非密封放射性物質管理。
根據醫院提供資料,本項目投入運營后預計:
125I粒籽源植入每次最多接診10人,每年最多接診2000人,每人最多植入120粒,單枚粒籽源外觀活度為2.96×107Bq,病人的最大用量為3.55×109Bq,預計醫院年最大用量為7.1×1012Bq,醫院每天的最大訂購量3.55×1010Bq。
按照《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GB18871-2002)的規定,本項目125I粒籽源實際日最大操作量為3.55×1010Bq,日等效最大操作量為3.55×107Bq,所涉及的工作場所為乙級非密封放射性物質工作場所。
?、祈椖拷ㄔO目的
隨著濟南復大腫瘤醫院發展,為滿足人民群眾的醫療需求,同時為增加自身的競爭力,醫院在原有射線裝置的基礎上,在病房樓一層北端新建125I粒籽源植入項目,利用GE公司生產的T520pro型Cptima(目前CT室處于改造過程中,正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工作)進行臨床醫療治療,以達到加強醫院醫療技術水平、提高人民群眾便捷就診的目的。125I粒籽源由醫院提前預約,由有資質單位送至醫院。
?、侨蝿盏挠蓙?/p>
為了維護公眾利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2003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48號修訂,2016年9月1日施行)、《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253號, 1998年)、《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國務院令第449號,2005年)等法律法規對伴有輻射建設項目環境管理的規定,濟南復大腫瘤醫院于2016年3月08
日委托我單位對該醫院125I粒籽源植入應用項目(CT不在本次評價范圍內)進行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接受委托后,在進行現場勘察、充分收集和分析有關資料、實地輻射環境監測及預測估算等基礎上,依照《輻射環境保護管理導則—<核技術利用建設項目 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內容和格式>》,編制了該項目的輻射環境影響報告表。
?、葘嵺`正當性
本項目為濟南復大腫瘤醫院125I粒籽源植入應用項目,125I粒籽源主要用于治療惡性腫瘤,近距離持續放療是將放射性物質微粒通過手術或微創手術置入到腫瘤內部殺滅腫瘤細胞的治療方法,是目前國際上公認的高新科技項目。125I粒籽源近距離永久性植入治療腫瘤的優勢在于穿射距離短,有效半徑為1.7cm,射線能量的衰減與距離平方成反比,通過調整粒籽源間距和活度,靶區外正常組織得到有效保護,連續釋放γ射線持續照射,能夠對進入不同分裂周期的腫瘤細胞進行不間斷照射,DNA雙鏈斷裂完全,治療增益可提高126%。符合《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基本標準》(GB18871-2002)中實踐的內容:“源的生產和輻射或放射性物質在醫學、工業、農業或教學與科研中的應用,包括與涉及或可能涉及輻射或放射性物質照射的應用有關的各種活動,在考慮了可供采用的不涉及醫療照射的替代方法的利益和危險之后,僅當通過權衡利弊,證明醫療照射給受照個人或社會所帶來的利益大于可能引起的輻射危害時,該醫療照射才是正當的”。符合“實踐正當性”的要求。
二、項目周邊情況及場所選擇
1、項目周邊情況
本項目位于山東省濟南市天橋區生產路8號濟南復大腫瘤醫院院內,在原有CT室內進行125I粒籽源植入工作,項目周邊實體屏蔽物邊界外50m范圍內除從事本項目輻射工作的工作人員(手術人員及設備操作人員)、周圍停留的或與患者接觸的公眾、醫院的其他工作人員以及慰問者外,無其他環境保護目標。
2、125I粒籽源植入工作場所選址
125I粒籽源植入工作場所(包括CT室、控制室及粒籽源儲存分裝室)位于病
房樓一層,一層以下無房間,工作場所二樓為醫院的一次性無菌用品室,醫院無關人員少有經過,減少了公眾受照射的概率,同時,專用病房位于病房樓四樓,專用病房樓上和樓下均為護士辦公室,手術后病人,用專用鉛衣覆蓋手術部位,沿專用路線送至同樓的四層專用病房內,病人用專用手術推車推送前,對路徑沿線進行專門管理,減少不必要人員的停留。125I粒籽源植入手術在CT室內進行,125I粒籽源儲存分裝室,位于CT控制室南側,縮短了運送距離,125I粒籽源植入項目工作場所及專用病房的平面布置情況見圖4。
綜上所述,125I粒籽源植入項目選址合理。
表2 放射源
表3 非密封放射性物質
表4 射線裝置
表5 廢棄物(重點是放射性廢棄物)
評價依據
一、法規文件
?、拧吨腥A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2014年修訂)2015年1月1日實施。
?、啤吨腥A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48號修訂,2016年9月1日施行。
?、恰吨腥A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6號,2003年6月。
?、取督ㄔO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253號,1998年。
?、伞督ㄔO項目環境保護分類管理名錄》,國家環境保護部令第33號,2015年6月1日。
?、省斗派湫酝凰嘏c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國務院令第449號,2005年。
?、恕锻话l環境事件信息報告辦法》,環保部令第17號,2011年。
?、獭斗派湫酝凰嘏c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管理辦法》,環保部令第18號,2011年。
?、汀蛾P于建立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輻射事故分級處理和報告制度的通知》,國家環??偩?,環發[2006]145號。
?、巍斗派湫酝凰嘏c射線裝置安全許可管理辦法》,國家環境保護部令第3號,2008年。
?、稀斗派涔ぷ魅藛T職業健康管理辦法》,衛生部令第55號,2007年。
?、小渡綎|省輻射污染防治條例》,2014年山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第37號。
?、选蛾P于發布放射源分類辦法的公告》,國家環??偩止?005年62號。
?、摇蛾P于明確核技術利用輻射安全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辦公廳,環辦輻射函[2016]430號。
二、技術標準
?、拧董h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總綱》(HJ2.1-2011)。
?、啤遁椛洵h境保護管理導則 核技術利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內容和格式》(HJ/T10.1—2016)。
?、恰兜湍?gamma;射線粒籽源植入治療的放射防護與質量控制檢測規范》(GBZ178-2014)。
?、取峨婋x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GB18871-2002)。
?、伞夺t療照射放射防護基本要求》(GBZ179-2006)。
?、省夺t用放射性廢物的衛生防護管理》(GBZ133-2009)。
?、恕董h境地表γ輻射劑量率測定規范》(GB/T14583-93)。
?、獭遁椛洵h境監測技術規范》(HJ/T61-2001)。
?、汀堵殬I性外照射個人監測規范》(GBZ128-2002)。
?、巍斗派湫晕镔|安全運輸規程》(GB11806-2004)。
?、稀夺t療廢物專用包裝袋、容器和警示標志標準》(HJ421-2008)。
?、小杜R床核醫學放射衛生防護標準》(GBZ120-2006)。
三、其它
?、艥蠌痛竽[瘤醫院輻射環境影響評價委托書。
?、啤遁椛浞雷o手冊》第一分冊《輻射源與屏蔽》(李德平主編)。
?、恰遁椛浞雷o手冊》第三分冊《輻射安全》(李德平主編)。
?、取遁椛浞雷o技術與管理》第一卷(李全太、李福生主編)。
?、伞渡綎|省環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調查研究報告》(山東省環境監測中心站,1989年)。
保護目標與評價標準
一、評價范圍
根據《輻射環境保護管理導則 核技術利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內容和格式》(HJ/T10.1—2016)及《輻射環境監測技術規范》(HJ/T61-2001)的要求,以及本項目的輻射特性,評價范圍為以125I粒籽植入工作場所及專用病房實體屏蔽物邊界外50m的區域。
二、保護目標
本項目位于濟南市天橋區生產路8號濟南復大腫瘤醫院院內,項目周邊實體屏蔽物邊界外50m范圍內的環境保護目標為:從事本項目輻射工作的工作人員(手術人員及設備操作人員)、周圍停留的或與患者接觸的公眾、醫院的其他工作人員以及慰問者,確保項目運行所致工作人員和周圍公眾的年受照射劑量低于國家規定的限值及本報告提出的劑量約束值,此外,無其他環境保護目標。
三、評價標準
?、牌帘蝿┝柯誓繕丝刂浦?/p>
在《臨床核醫學放射衛生防護標準》(GBZ120-2006)中未給出核醫學工作場所屏蔽控制目標值;《醫用X射線診斷放射防護要求》(GBZ 130-2013)中要求“具有透視功能的X射線機在透視條件下,在距機房屏蔽體外表面0.3m處的劑量當量率控制目標值應不大于2.5μSv/h”;《X射線計算機斷層攝影放射防護要求》(GBZ 165-2012)中5.3款要求,CT室墻壁應有足夠的防護厚度,距機房外表面0.3m處空氣比釋動能率應<2.5μGy/h。
參照IAEA建議和以上國家有關標準規定,本評價采用2.5μGy/h作為本項目涉及輻射工作場所實體屏蔽外30cm處附加劑量率控制水平。
?、啤峨婋x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GB18871-2002)
《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GB18871-2002)附錄B規定:
B1 劑量限值:
B1.1 職業照射
B1.1.1劑量限值
B1.1.1.1 應對任何工作人員的職業照射水平進行控制,使之不超過下述限值
a)由審管部門決定的連續5年的年平均有效劑量(但不可作任何追溯性平均),20mSv。
b)任何一年中的有效劑量,50mSv。
c)眼晶體的年當量劑量,150mSv。
d)四肢(手和足)或皮膚的年當量劑量,500mSv。
B1.2 公眾照射
B1.2.1劑量限值
實踐使公眾中有關關鍵人群組的成員所受到的平均劑量估計值不應超過下述限值:
a)年有效劑量,1mSv。
b)特殊情況下,如果5個連續年的年平均劑量不超過1mSv,則某一單一年份的有效劑量可提高到5mSv。
c)眼晶體的年當量劑量,15mSv。
d)皮膚的年當量劑量,50mSv。
B1.2.2慰問者及探視人員的劑量限值
B1.2.1所規定的劑量限值不適用于患者的慰問者(例如:并非是他們的職責,明知會受到照射卻自愿幫助護理、支持和探視慰問正在接受醫學診斷和治療的患者人員)。但是,應對患者的慰問者所受的照射加以約束,使他們在患者診斷或治療期間所受的劑量不超過5mSv。應將探視食入放射性物質的患者的兒童所受劑量限制于1mSv以下。
依照照射劑量約束和潛在照射危險約束的防護要求,該標準又提出了管理劑量約束值通常應取1/10-3/10,本評價報告取規定限值的3/10,即以6.0mSv/a、150mSv/a、0.3mSv/a分別作為職業工作人員、職業工作人員手部、公眾人員的年管理劑量約束值。
結合《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GB18871-2002)對慰問者及探視人員的劑量限值以及《低能γ射線粒籽源植入治療的放射防護與質量控制檢測規范》(GBZ178-2014)對家庭和親屬成員的劑量約束值應控制在5mSv以下的要求,取5.0mSv/a作為慰問者的年管理劑量約束值。
?、诒砻娣派湫晕廴镜目刂?/p>
工作人員體表、內衣、工作服、以及工作場所的設備和地面等表面放射性污染的控制應遵循附錄B(標準的附錄B)B2所規定的限值要求。
B2 表面污染控制水平
B2.1 工作場所的表面污染控制水平如下表所列。
?、?非密封源工作場所的分級。
非密封源工作場所的分級應按附錄C(標準的附錄C)的規定進行。
應按下表將非密封源工作場所按放射性核素日等效最大操作量的大小分級。
表1 工作場所的放射性表面污染控制水平 Bq/cm2
表2 非密封源工作場所的分級
附錄C提供的非密封源場所放射性核素日等效操作量計算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放射性核素毒性組別修正因子的取值見表3,操作方式與放射源狀態修正因子的取值見表4及《關于明確核技術利用輻射安全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辦公廳,環辦輻射函[2016]430號)的要求。
表3 放射性核素毒性組別修正因子
表4 操作方式與放射源狀態修正因子
?、芑颊邉┝考s束
《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第7.4款給出了醫療照射的指導水平與劑量約束。第7.4.3款規定了核醫學診斷的醫療照射指導水平,對于典型成年受檢者,各種常用的核醫學診斷活度指導水平見附錄G(提示的附錄)的G2。第7.4.4.3款規定,接受放射性核素治療的患者應在其體內的放射性物質的活度降至一定水平后才能出院,以控制其家屬與公眾成員可能受到的照射。
?、恰兜湍?gamma;射線粒籽源植入治療放射防護要求與質量控制檢測規范》(GBZ178-2014)。
?、僖话阋?/p>
第3.2款:應配備測量粒籽源活度的活度計以及探測光子能量下限低于20keV的輻射防護監測儀。
第3.5款:廢棄或泄漏的粒籽源應放置在鉛罐內,退回廠家。
?、谥踩氩僮鬟^程中工作人員的放射防護
第4.1款:治療室與貯存室應分開,但不宜相距太遠,以便于源的取用。當容器密閉時,容器表面的輻射水平應低于20μGy/h。粒籽源貯存的容器前應用鉛塊屏蔽,并在屏蔽鉛塊前放置防護鉛屏風,屏風上方應有適當厚度的鉛玻璃。操作人員應站在屏風后實施操作。
第4.2款:操作前要穿戴好防護用品。主要操作人員應穿鉛防護衣,戴鉛手套、鉛玻璃眼鏡和鉛圍脖等。防護衣厚度不應小于0.25mm鉛當量。對性腺敏感器官,可考慮再穿含0.5mm鉛當量防護的三角褲或三角巾,盡可能縮短操作時間。
?、壑踩胫泻椭踩牒蟮姆派浞雷o要求
第5.2.1款:植入粒籽源術后的患者,在植入部位應穿戴0.25mm鉛當量的鉛背心、圍脖或腹帶。
第5.2.2款:植入粒籽源的患者床邊1.5m處或單人病房應劃為臨時控制區??刂茀^入口處應有電離輻射警告標志,除醫護人員外,其他無關人員不得入內。
第5.2.3款:植入粒籽源的患者應使用專用便器或設有專用浴室和廁所。
第5.2.4款:治療期間不清掃房間,除食物盤外,房內任何物品不得帶出房間。
第5.2.5款:前列腺植入粒籽源的男性患者應戴避孕套,以保證放射性粒籽源植入體內后不丟失到周圍環境。為防止隨尿液排出,在植入后兩周內,宜對尿液用4cm×4cm見方的藥用紗布過濾。如果發現植入的粒籽源流失到患者的膀胱或尿道,應用膀胱內鏡收回粒籽源并放入鉛罐中貯存。
第5.2.6款:病人在植入粒籽源后的前4個月,尤其是前兩周,應與配偶保持一定距離。
第5.2.7款:當病人或家庭成員發現患者體外有粒籽源時,不應用手拿,應當用勺子或鑷子取夾粒籽源,放在預先準備好的鉛容器內(放射治療醫師事先給予指導)。該容器返還給負責治療醫師。
第5.3.5款:病人出院2個月內,陪護者或探視者與病人長時間接觸時,距離至少應保持在1m遠處;兒童和孕婦不得與患者同住一個房間;患者不能長時間接觸或擁抱兒童。
第5.3.6款:病人在接受治療期間,對家庭和親屬成員的劑量約束值應控制在5mSv以下,對懷孕婦女和兒童的劑量約束值應控制在1mSv以下。
第5.3.7款:不允許孕婦近距離接觸患者,探視時距離患者至少1m以外。植入粒籽源的患者,在植入240d后,方能到公眾場所活動。
第5.4.1款:如果住院患者死亡,體內存留總活度大于4000MBq(108mCi)時,治療醫師應從患者治療部位取出粒籽源,并監測患者遺體和房間。在清點粒籽源前,不準移走任何紗布和繃帶。
第5.4.3 粒籽源植入后12個月以上死亡的患者可以直接火化。植入后12個月內死亡的患者,總活度大于4000MBq時,應從尸體中切除粒籽源植入的器官,或從尸體中取出粒籽源,并將它保存至從植入后算起至少一年;若粒籽源總高活度小于4000MBq時可以直接火化。
?、取夺t用放射性廢物的衛生防護管理》(GBZ133-2009)
標準第4.4款規定:如果經審管部門確認或批準,凡放射性核素活度濃度小于或等于附錄B所示清潔解控水平推薦值的放射性廢物,按免管廢物處理。醫用常用放射性核素的清潔解控水平推薦值見表5。
表5 以核素活度濃度表示的清潔解控水平推薦值(Bq/g)
標準第6.1.2款規定:供收集廢物的污物桶應具有外防護層和電離輻射警示標志。污物桶放置點應避開工作人員工作和經常走動的區域。
標準第6.1.3款規定:污物桶內應放置專用塑料袋直接收納廢物,裝滿后的廢物袋應密封、不破漏,并及時轉送貯存室,并放入專用容器貯存。
1)廢物收集
?、俟┦占瘡U物的污物桶應具有外防護層和電離輻射警示標志,污物桶放置點應避開工作人員工作和經?;顒拥膮^域。
?、谖畚锿皟葢胖脤S盟芰洗苯邮占{廢物,裝滿后的廢物袋應密封,不破漏,并及時轉送貯存室,并放入專用容器中貯存。
?、蹖ψ⑸淦骱推扑槠髅蟮群獯碳袄饨堑姆派湫詮U物,應先裝入硬紙盒或其他包裝材料中,然后再裝入專用塑料袋內。
?、苊看鼜U物的表面劑量率應不超過0.1mSv/h,重量不超過20kg。
2)廢物臨時貯存
?、俳泴徆懿块T批準可將其廢物臨時貯存在許可的場所和專門的容器中,貯存時間和總活度不得超過審管部門批準的限值要求。
?、谂R時貯存室建造結構應符合放射衛生防護要求,且具有自然通風或安裝通風設備,出入處設電離輻射警示標志。
?、蹚U物袋、廢物桶及其存放廢物的容器必須安全可靠,并應在顯著位置標有廢物類型、核素種類、比活水平和存放日期等說明。
?、軓U物包裝體外表面的污染控制水平α<0.04Bq/cm2,β<0.4Bq/cm2。
3)廢物處理
如果經審管部門確認或批準,凡放射性活度小于或等于附錄B所示清潔解控水平推薦值的放射性廢物,按免管廢物處理。
?、伞杜R床核醫學放射衛生防護標準》(GBZ120-2006)
?、倥R床核醫學的工作場所應按照GB18871-2002非密封源工作場所規定進行分級,并采取相應的放射防護措施。
?、卺槍εR床核醫學實踐的具體情況,可依據操作最大量放射性核素的加權活度,把工作場所分為I、II、III三類(分類原則見表6)。
表6 臨床核醫學工作場所具體分類
分 類操作最大量放射性核素的加權活度/MBq
I>50000
II50~50000
III<50
不同類別核醫學工作場所室內及裝備結構要求見表7。
表7 不同類別核醫學工作場所室內及裝備結構要求
放射性核素的加權活度計算公式:
計算操作最大放射性核素的加權活度用的核醫學常用放射性核素毒性權重因子和不同操作性質的修正因子分別見表8和表9。
表8 臨床核醫學工作場所具體分類
表9 不同操作性質的修正因子
?、叟R床核醫學工作場所應備有放射性廢物的容器,容器上應有放射性標志,放射性廢物應按長半衰期和短半衰期分別收集,并給予適當屏蔽。放射性廢物應按GBZ133進行處理。
?、芘R床核醫學診斷及治療用工作場所(包括通道)應注意合理安排與布局。
?、菔褂弥委熈堪l射γ射線放射性藥物的區域應劃為控制區??刂茀^入口應有GB18871規定的電離輻射警告標志,除醫務人員外,其他無關人員不得入內,患者也不應隨便離開該區。
?、薷鶕褂梅派湫运幬锏姆N類、形態、特性和活度,確定臨床核醫學治療病房的位置及其放射防護要求。必要時,病房可采用附加屏蔽防護措施。
?、呓邮芊派湫运幬镏委煹幕颊邞褂脤S帽闫骰蛘咴O有專用衛生間和浴室。
?、嗍褂眠^的放射性藥物注射器、繃帶和敷料,應作污染物處理或作放射性廢物處理。
環境質量和輻射現狀
一、地理位置
本項目位于濟南市天橋區生產路8號,地理位置見圖1。
天橋區地處泰山山脈北麓,整個地勢南、西兩面略高,北、東兩面稍低。海拔高度在21-120.8米之間。天橋區地處中緯度地帶,屬暖溫帶半濕潤區的大陸性季風氣候。其主要特征是季風明顯,四季分明,冬寒夏暖,雨量集中。本地區風向隨季節而變化,冬季多偏北風,夏季多南風或偏南風,春、秋季多偏南風。年平均氣溫 14.3℃,年降水總量 666.7 毫米。
二、環境現狀監測及評價
為了解本項目125I粒籽源工作場所及專用病房的輻射情況,特委托濟南特思特環境檢測有限公司對125I粒籽植入項目所涉及的場所進行現狀檢測,檢測報告見附件2。詳情如下:
?、艡z測項目
環境γ空氣吸收劑量率。
?、茩z測布點
對125I粒籽源植入場所(CT室、控制室及粒籽源儲存分裝室)、專用病房內以及走廊周圍環境γ空氣吸收劑量率進行本底檢測,檢測點位示意圖參見圖4。
?、菣z測方法
依據《輻射環境檢測技術規范》(HJ/T61-2001)和《環境地表γ輻射劑量率測定規范》(GB/T14583-93)進行布點檢測,設置好測量程序,儀器自動讀取10個數據,計算均值和標準偏差。
?、葯z測儀器
使用ERM3421型便攜式X、γ輻射劑量率儀進行現狀檢測。
具體參數見表10。
表10 ERM3421型便攜式X、γ輻射劑量率儀參數一覽表
?、蓹z測時間
2016年03月10日
?、侍鞖鈼l件
環境溫度:9.3℃;天氣:晴;相對濕度47.8%。
?、藱z測結果
γ空氣吸收劑量率檢測結果見表11。
表11 125I粒籽源植入工作場所及專用病房劑量率本底檢測結果(nGy/h)
?、藤|量保證措施
本項目檢測時,檢測儀器經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檢定,處于檢定有效期內,儀器設備能夠溯源到已有的國家計量基準,設備上有明顯的合格在用的標識,并且檢測過程中設備運行穩定,檢測人員持證上崗,測量過程中,設備操作正確,數據記錄完全,并且能夠正確使用設備的校準因子對數據進行處理。
?、铜h境現狀評價
由表11監測數據可知,扣除儀器對宇宙射線響應值32nGy/h后,125I粒籽源工作場所及專用病房周圍環境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在(6.81~8.42)×10-8 Gy/h之間,在濟南市環境天然γ空氣吸收劑量率范圍內:室內(6.54~12.94)×10-8Gy/h,無異常點。
環境天然放射性水平
濟南市環境天然γ空氣吸收劑量率見表12。
表12 濟南市環境天然γ空氣吸收劑量率(×10-8Gy/h)
項目工程分析與源項
工程設備和工藝分析
?、彭椖扛艣r
根據醫院提供資料,本項目投入運營后預計:
125I粒籽源植入每次最多接診10人,每年最多接診2000人,每人最多植入120粒,單枚粒籽源外觀活度為2.96×107Bq,病人最大用量為3.55×109Bq,預計年最大用量為7.1×1012Bq,一次最大訂購量3.55×1010Bq。
1)工作場所的分級和分類
125I粒籽源實際日最大操作量為3.55×1010Bq,日等效最大操作量為3.55×107Bq,所涉及的工作場所為乙級非密封放射性物質工作場所。
125I粒籽源工作場所的加權活度見表13。
表13 125I工作場所及專用病房的加權活度計算結果一覽表
125I粒籽源工作場所及專用病房的加權活度均為3.55×1012 Bq,屬于I類核醫學工作場所。
2)工作場所防護設計
125I粒籽源植入工作場所(CT室、控制室及粒籽源儲存分裝室)位于病房樓一層(圖3),專用病房位于病房樓四層。125I粒籽源植入涉及的CT室、控制室、粒籽儲存分裝室工作場所及專用病房情況平面布置見圖4。其防護及設計情況見表14。
表14 125I工作場所及專用病房防護屏蔽設計一覽表
注:粒籽源植入項目的放射性固廢暫存于粒籽源儲存分裝室。
?、?25I粒籽在CT的引導下進行,在CT室內完成,CT室室外擬設置工作狀態指示燈,內部設置對講系統。
?、诹W褍Υ娣盅b室用于分裝和儲存125I粒籽源,擬設計保險箱和防盜門,雙人雙鎖及紅外防盜裝置,并配備對講裝置,儲存分裝室內配置一臺活度計,用于125I活度的測定,保證使用粒籽源活度的可靠性。粒籽源儲存分裝室用來暫存125I粒籽,醫院根據預約用量訂購粒籽,特殊原因當日未用完的粒籽,由鉛罐裝好后,退回供貨廠家。
?、蹖S貌》吭O在病房樓四樓西側樓層內,位于靠近電梯位置,設雙人專用病房,專用病房設專用便器。房間外墻設置電離輻射警告標志,專用病房內設置鉛屏風兩個,防護能力為5mm鉛當量,對慰問者和醫師進行防護。該專用病房符合《低能γ射線粒籽源植入治療的放射防護與質量控制檢測規范》(GBZ178-2014)第5.2.3款要求。
?、鼙卷椖扛鞣块g地面鋪設瓷磚,墻面貼有瓷磚,地板與墻壁接縫無縫隙,地板與墻面易清洗、不滲透;項目操作不需使用通風廚,不產生廢液,項目設有專門清洗和去污設備對項目涉及的房間進行清洗和去污。符合《臨床核醫學放射衛生防護標準》(GBZ120-2006)的要求。
3)防護用品和設備
?、籴t院擬購置1臺輻射防護監測儀對粒籽植入場所及專用病房進行輻射環境檢測,擬購置1臺表面沾污儀,對儲存分裝室臺面進行檢測,以保證工作場所的安全性;粒籽源儲存分裝室內配置0.5mmPb當量鉛玻璃防護屏一個,0.5mmPb當量鉛方巾三條。
?、诹W又踩胧中g工作人員配備個人防護用品,鉛衣,鉛帽、鉛圍脖、鉛手套各3套,均為0.5mm鉛當量,鉛眼鏡3個(0.25mm鉛當量),并為工作人員每人配備個人劑量計,共計3套,個人劑量報警儀3臺。CT操作人員每人配備1套個人劑量計,共配備1臺個人劑量報警儀。
?、墼摴ぷ鲌鏊皩S貌》扛鱾€入口處應設計電離輻射標志。包括CT室、粒籽源儲存分裝室、專用病房及走廊等。
?、軘M配備鉛箱3個,置于粒籽源儲存分裝室內,防護能力均為5mm鉛當量,其中1個專門用于轉移裝有粒籽源的植源器,1個專門存放意外散落或掉落的粒籽源,1個用于存放手術過程中產生的其他放射性廢物,擬配置鉛箱上做出明確標識(鉛箱的用途以及電離輻射警告標志),產生的放射性廢物,經鉛箱及時直接的轉入專用放射性廢物桶。項目粒籽源由供貨廠家直接用鉛罐送至醫院,送至醫院后,鉛罐留在醫院內,供貨廠家再次送貨的時候,將之前的鉛罐取走,留下新的鉛罐,鉛罐的防護能力為5mm鉛當量。
?、葆t院還配有病人專用的0.5mm鉛當量鉛背心、圍脖或腹帶,目前配置10套鉛背心,圍脖和腹帶共配置10套,項目正式開展后,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增加。
?、夼鋫?個放射性廢物桶,用以存放本項目運行產生的放射性固體廢物,放射性廢物桶的防護能力為5mm鉛當量。置于粒籽源儲存分裝室內,每個廢物桶均設置有電離輻射警示標志,桶內放置專用塑料袋直接收納廢物。
?、邔S貌》績葦M配備2個防護能力為5mm鉛當量的鉛屏風,屏風尺寸為2m×2m;另外,專用病房內設置視頻監控和對講裝置,以便工作人員隨時掌握住院病人的詳細情況。
?、嘣O置專用清潔設施和工具1套,置于粒籽源儲存分裝室內。
4)分區管理
?、倏刂茀^和監督區
125I粒籽源植入工作場所及專用病房實施分區管理,劃分控制區和監督區,控制區包括粒籽源儲存分裝室、粒籽源手術植入室(CT室)、專用病房及其專用衛生間,控制區禁止非有關職業人員入內,不允許用藥患者隨便出入;控制區入口等位置設置電離輻射警告標志并給出相應輻射水平和污染水平指示,控制區出入口配備檢測設備,衣物儲存柜等。監督區為CT控制室,監督區入口處設置監督區指示牌。分區情況詳見圖4。
?、卺t院專門設置了醫患通道、物流通道和氣流通道。
醫患通道:醫護人員、用藥前患者由西門出入該場所;用藥后不需觀察患者從北門出去,需留觀患者直接推入四層專用病房中,推病人入專用病房時,病人手術位置覆蓋病人專用鉛衣等防護用品,從手術室(CT室)至專用病房路徑由專人把守,進行臨時控制,無關人員不得靠近,待病人推入專用病房后進行解禁,期間對講機相互聯系。
物流通道:125I粒籽源經患者入口進入CT室,暫存于粒籽源儲存分裝室,在儲存分裝室分裝完畢后進入CT室進行手術;使用完畢后鉛罐等物品暫存入儲存分裝室,放射性廢物也暫存入儲存分裝室。待開展治療后無人員候診時。將鉛罐、放射性廢物等物品通過患者入口進行轉移。
氣流通道:儲存分裝室設計單獨通風管道由抽風機排至所在建筑物的樓頂上方。
?、刍颊咧委熉窂?/p>
患者通道入口(患者須穿戴鉛衣等防護用品)→125I專用病房→滿足出院條件后由患者通道出口處離開。
5)人員編制
125I粒籽源植入工作擬設工作人員3人(不包括CT工作人員),專門進行125I粒籽源植入工作。CT操作人員由醫院專門進行CT操作的工作人員兼任,醫院現有CT操作人員3人,3人輪流進行粒籽源植入手術的CT操作。
?、乒こ谭治?/strong>
1)工作原理
近距離持續放療是將放射性物質微粒通過手術或微創手術置入到腫瘤內部殺滅腫瘤細胞的治療方法,是目前國際上公認的高新科技項目。125I粒籽源主要用于治療惡性腫瘤,由北京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智博高科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或中國同福股份有限公司供應。125I粒籽源是將125I化合物微粒用鈦合金外殼密封制成的直徑0.8mm,長度4.5mm的微型桿狀顆粒,根據不同部位的腫瘤或將要采用其它輔助治療來決定125 I粒籽的活度和數目,根據腫瘤周邊臟器決定125I粒籽的排布情況。125I密封粒籽源裝在專用安培瓶內,安培瓶裝在貼有標簽的鉛制防護罐內。125I衰變時發出的X射線和γ射線長期、間歇的作用于無法切除、未浸潤、生長速度緩慢、對低中度放射線敏感的腫瘤,從而殺傷腫瘤細胞。
粒籽源結構組成見圖5。
125I粒籽源植入術優勢在于:
?、偻ㄟ^經皮穿刺植入,手術損傷小;
?、?25I粒籽源植入術為局部放射治療,125I粒籽源的組織穿透能力僅為1.7cm, 對遠端主要臟器不產生內照射,實現精確放射治療,降低正常組織受照劑量;
?、?25I半衰期為60.14天,經過一年(6個半衰期)后,放射能量僅存留原來的 1.6%;
?、茆伜辖鹋c人體組織相容性好,避免敏感組織出現排斥現象;
?、莩炭丶す夂附臃庋b保證125I密封籽源不泄露,避免敏感組織(如甲狀腺)受到放射泄露引起的危險;
?、蕹掷m低劑量的照射治療,提高照射效率;
?、吒鶕踩胗媱澲踩?,確保最大限度殺傷腫瘤組織,同時有效地保護周圍正常組織及敏感器官;
?、嗖僮鬟^程中工作人員始終不接觸125I密封粒籽源,操作安全﹑易于防護。
本項目通過放射粒籽計劃配置系統,根據患者的影像圖片上腫瘤體積、形態來確定125I粒籽源使用數量。
2)125I粒籽源接收、運輸和貯存
125I由供貨商送至醫院病房樓一層粒籽儲存分裝室的保險箱內,由專門負責125I粒籽源接收的醫護人員接收、簽字。按照放射粒籽計劃在分裝瓶內將粒籽源放入專用粒籽艙內后高壓消毒后放入專用鉛罐內,由使用人員領取交接簽字后按照《放射性物質安全運輸規程》(GB11806-2004)的有關要求運送至植入場所。剩余的粒籽源放回保險箱內,并簽字記錄臺賬。
分裝后的125I粒籽源放入供貨商提供的專用鉛罐(鉛罐表面輻射劑量率遠遠小于5μSv/h),按照《放射性物質安全運輸規程》(GB11806-2004)的有關要求運送至CT室。
3)125I粒籽源植入工作安排
醫院擬定于每周二、三、四、五開展125I粒籽源植入工作,工作開展時與CT工作分開進行,項目正式開展后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根據醫院提供材料,醫院在進行粒籽植入手術時,不連續進行該項手術,每臺手術間至少間隔2個小時以上。
4)治療流程
本項目購進填裝好的125I粒籽源,植入治療在CT定位下進行。作為該項治療的重要設備—放射微粒計劃配置系統,主要用于指定治療計劃,在工作人員床邊操作過程中,不需要進行X射線CT掃描,工作人員不會受到額外照射。在檢查粒籽植入定位是否準確時,工作人員均回到控制室內,通過X射線CT機掃描進行確認和調整。治療流程如下:
門診病人檢查發現實體腫瘤—病理、影像學資料證實惡性腫瘤—收治入院—體檢—根據影像學資料制定TPS—根據TPS預定125I粒籽源—CT影像引導下進行125I粒籽植入—術后抗炎、止血處理,進行TPS驗證—根據驗證結果安排住院或離開—安排病人按期復查。
5)核素特性
125I的半衰期是60.14天,衰變方式為軌道電子俘獲(β%=100),主要發射35.5keV的γ射線(6.5%),27keV的Kα X射線(112.5%)和31keV的Kβ X射線(25.4%),屬低能輻射。
污染源項描述
本項目125I粒籽源儲存分裝室內進行125I粒籽源的儲存和分裝工作,不進行手術植入,手術植入工作在病房樓一層CT室內進行(正履行環評手續)。因此,本項目污染源項包括以下內容:
?、耪9r
?、?gamma;射線和X射線。125I在衰變過程中釋放出γ射線和X射線,會對周圍環境會造成一定的輻射影響。
?、?25I粒籽是將吸附有125I的銀棒裝在鈦管中,兩端焊接的密封源,藥品不會暴露在空氣中,不產生放射性廢氣和放射性廢水。
?、墼谡9r下,125I粒籽源植入治療工作過程中使用的一次性持針器、棉棒和少量的一次性塑料薄膜手套,均不會沾有核素,作為一般醫療垃圾進行處理即可,首先將產生的一般醫療垃圾按照感染性廢物、病理性廢物、損傷性廢物、藥物性廢物和化學性廢物進行分類,分別置于專用包裝容器內,并確保包裝物或容器無破損、滲漏和其他缺陷,破損的包裝應按治療廢物處理。包裝好的醫療廢物置于醫療廢物收集處,由醫院統一處理。
因此,正常工況下,125I粒籽源植入治療項目的污染因子主要是γ射線、X射線。
?、剖鹿使r
?、俜派湫怨腆w廢物。
本項目工作過程中產生的放射性固廢為:125I粒籽源分裝過程中,操作違規或粒籽源質量問題,引起源破裂,造成放射性污染,擦拭粒籽源破損處桌面產生的濕布、衛生紙、破損的125I粒籽源,以及意外流出或住院病人死亡后取出等情況下完整的125I粒籽源。
?、诹W言粗踩牖颊唧w內后,意外排出體外,造成人員受照事故;
?、酃芾聿簧?,發生粒籽源失竊,造成人員受照;
?、芑颊呤中g后未經允許離開規定場所,可能對接近患者的人員造成過量照射;
?、葑≡翰∪怂劳龊笕〕龅惹闆r下的完整125I粒籽源。
項目安全設施
(1)實體屏蔽
125I粒籽源植入工作場所(CT室、控制室以及粒籽源儲存分裝室)位于病房樓一層,專用病房位于病房樓四層,125I粒籽源植入工作涉及CT室、粒籽儲存分裝室和專用病房,其實體屏蔽設計見表14。
(2)其它防護和安全措施
除以上防護措施,醫院125I粒籽源植入工作場所及專用病房設計擬采取的輻射安全措施包括:
?、俜謪^管理,醫院對本項目的工作區域進行分區管理,并設立明顯標識,詳見圖4。
?、卺t院專門設置了醫患通道、物流通道和氣流通道。
?、蹫獒t護工作人員和患者分別配備防護服。
?、転獒t護工作者配備個人劑量計、個人劑量報警儀,并委托有資質的單位,對工作人員的個人劑量每3個月進行一次檢測,建立個人劑量檢測檔案;另需定期組織醫護工作人員專業健康體檢,建立工作人員個人健康監護檔案。每人一冊,與個人劑量檔案一起由專人負責保管和管理,長期保存。職業人員調動時,其個人劑量檔案跟隨轉移。
?、菖鋫漭椛溲矙z儀,表面沾污儀,制定了監測方案,對工作場所、專用病房和周圍環境進行γ空氣吸收劑量率監測,如發現異常,及時上報。
(3)對植入125I粒籽源的住院患者特殊防護要求
?、僦踩?25I粒籽源的住院患者在植入部位穿戴0.5mmPb當量的鉛背心、圍脖或腹帶。
?、跒楸WC放射性粒籽植入體內后不丟失,對前列腺植入粒籽的病人,要求戴兩周避孕套,以防止粒籽源隨精液排出而丟失。為防止隨尿液排出,在植入兩周內,推薦對尿液用4cm×4cm見方的藥用紗布過濾。如果患者出現植入粒籽源流失到膀胱或尿道,用膀胱內鏡收回粒籽源放入鉛罐中貯存。
?、鄄∪嗽谥踩肓W言春蟮那?個月,尤其是前兩周內,應與配偶保持一定距離。
?、墚敳∪嘶蚣彝コ蓡T發現排出了粒籽源,不要用手拿,應當用勺子或鑷子取出粒籽源,放在預先準備好的容器內(放射治療醫師事先安排給予指導)。該容器將返回給負責治療的放射治療醫師。
(4)對植入125I粒籽源患者出院后特殊防護要求
?、僦踩肓W言闯鲈夯颊邞⒌怯浿贫?,信息卡內容包括:患者姓名、住址、電話、年齡、身份證、植入部位、植入粒籽源個數、陪護者或探視者姓名、植入時間、出院粒籽源數量、檢查日期等。
?、谥踩肓W言吹幕颊叱鲈簳r,醫院擬給患者佩戴一張信息卡,其內容應包括患者姓名、出生年月、照片,植入粒籽源的位置、時間、活度、個數及醫院電話等。
?、蹖颊卟扇《ㄆ陔S訪制度,除了粒籽源植入第1天及第4~6周時的隨訪外,其后每3個月隨訪1次,共隨訪2a。
?、芑颊叱鲈?個月內,陪護者或探視者與患者長時間接觸時,距離至少應保持在1m遠處;不允許孕婦近距離接觸患者,探視時距離患者至少1m以外兒童和孕婦不得與病人同住一個房間;患者不能長時間接觸或擁抱兒童?;颊咴谥踩肓W言?40d后,方能到公眾場所活動。
(5)對植入125I粒籽源患者遺體特殊防護要求
?、偃绻≡翰∪怂劳?,體內存留總活度大于4000MBq時,治療醫師應從患者治療部位取出粒籽源,并監測患者遺體和房間。在清點粒籽源前,不準移走任何紗布和繃帶。
?、诨鹪峁と颂幚磉z體時,應采取相應措施,戴手套和防護面具等。
?、哿W言粗踩牒?2個月以上死亡的患者可以直接火化。植入后12個月內死亡的患者,總活度大于4000MBq時,應從尸體中切除粒籽源植入的器官,或從尸體中取出粒籽源,并將它保存至從植入后算起至少一年;若粒籽源總活度小于4000MBq時可直接火化。
?、苁w火化時,應用高溫或爐腔高大的焚尸爐,減少空氣中的放射性污染。
若使用低溫或爐腔低小的焚尸爐,對患者骨灰中殘留的放射性物質需要屏蔽或特殊處理?;鸹筮z物不能散落在環境中。
?、萘W言粗踩牒蠼?0個半衰期或火化后的骨灰活度小于106Bq,方可將骨灰運輸。
以上(4)、(5)等注意事項醫院擬通過口頭及書面指導告知病人及家屬。
綜上,按上述設計和要求實施,應能滿足行業主管部門對環境保護和安全的要求。
三廢的治理
正常和非正常工況下,125I粒籽源植入治療項目的污染因子主要是γ射線、X射線和放射性固廢。
正常工況下,125I粒籽源手術室及專用病房場所不產生放射性固體廢物,非正常工況下,在粒籽源暫存分裝室分裝過程中,可能由于操作不當致使粒籽源破裂,分裝過程中擦拭粒籽源破裂處桌面產生的濕布、衛生紙、破損125I粒籽源等為第一類放射性固廢;在非正常工況下可產生放射性廢物,為住院病人死亡后取出等情況下的完整125I粒籽源,該種固廢為第二類放射性固廢。
?、俑鶕卷椖苛W言吹念A計用量以及山東省內類似醫院粒籽源的使用情況,第一類放射性廢物產生量約18kg/a(1.5kg/月),在該場所擬配置3個放射性廢物桶(屏蔽厚度為5mmPb當量,每個廢物桶收納含125I粒籽源放射性固廢,每桶存放量20kg),每個廢物桶擬盛放12個月產生的放射性固廢,3個廢物桶均放置于125I粒籽源儲存分裝室,輪流使用,當一個廢物桶盛滿12個月的放射性廢物后,將其封閉后放置于125I粒籽源儲存分裝室指定位置,存放18個月。放射性固廢中125I核素活度按分裝量的0.1%計,則放射性固廢中核素活度濃度見表15。
表15 放射性固廢中各核素活度濃度
由上表可知,本項目工作場所產生的放射性廢物經18個月存放后可達到《醫用放射性廢物的衛生防護管理》(GBZ133-2009)規定解控水平,經審管部門確認,可作為免管固體廢物處理,本項目放射性廢物排放活度濃度為772.2Bq/g,年排放量為1.39×107Bq,免管放射性廢物排放活度濃度為1×103Bq/g。
?、诘诙愖≡翰∪怂劳龊笕〕龅惹闆r下的完整125I粒籽源,適用于《低能γ射線粒籽源植入治療的放射防護與治療控制檢測規范》(GBZ178-2014),將粒籽源放入鉛罐由生產廠家回收。
另外,病人出院后死亡,尸體處理按GBZ178-2014的規定,125I粒籽源植入后,尸體火化無需特殊防護處理的活度上限值為4000MBq。如果超過上限值,可采取相應的防護技術處理,總活度大于4000MBq時,放射治療醫生應從病人治療部位去除粒籽源,并保存至從植入后算起至少一年,并監測患者遺體和房間,在清點粒籽源前,房間內的紗布和繃帶不準移走。本項目一位患者植入的粒籽源最多為3552MBq,可以不用考慮大于4000MBq的情形。尸體火化時,應用高溫或爐腔高大的焚尸爐,減少空氣中的放射性反射性污染,火化后的遺物不能散落在環境中。植入后經10個半衰期(601天)或火化后的骨灰活度小于106Bq時,方可將骨灰運輸。
前列腺植入粒籽源的男性患者應戴避孕套,以防止粒籽源丟失到周圍環境。為防止隨尿液排出,在植入后兩周內,宜對尿液用4cm×4cm見方的藥用紗布過濾。如果發現患植入的粒籽源流失到膀胱或尿道,應用膀胱內鏡收回粒籽源放入鉛罐中貯存,待衰變至解控水平后按一般醫療廢物處理。
綜上所述,125I粒籽源工作場所設置的放射性廢物桶按GBZ133-2009中要求,放射性廢物桶內需放置專用塑料袋,桶外貼電離輻射標志、廢物種類、比活度范圍和存放日期等說明。
表11 環境影響分析
建設階段對環境的影響
本項目在醫院正改造的CT室內進行,125I粒籽源暫存分裝室位于CT控制室的南側,利用原有房屋進行改造;建設施工時對環境會產生如下影響:
(1) 大氣
本項目在建設施工期需進行的是房屋內部裝修,施工量較小,主要影響為施工揚塵,但這些影響僅局限在施工現場附近區域。
針對上述大氣污染采取以下措施:a、及時清掃施工場地,并保持施工場地一定的濕度;b、車輛在運輸建筑材料時盡量采取遮蓋、密閉措施,以減少沿途拋灑;c、施工路面保持清潔、濕潤,減少地面揚塵。
(2) 噪聲
整個建筑施工階段,機械在運行中都將產生不同程度的噪聲,對周圍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在施工時嚴格執行《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的標準,盡量使用噪聲低的先進設備,同時嚴禁夜間進行強噪聲作業。
(3)固體廢物
項目施工期間,產生一定量以建筑垃圾為主的固體廢棄物,及時清運,并做好清運工作中的裝載工作,防止建筑垃圾在運輸途中散落。項目施工過程中產生的生活垃圾集中存放,由環衛部門定期清運。
(4) 廢水
項目施工期間,有一定量含有泥漿的建筑廢水產生,對這些廢水進行初級沉淀處理,并經隔渣后,上清液進行場地噴灑,沉淀物集中存放,由環衛部門定期清運。施工過程產生的生活廢水,直接利用醫院的指定衛生間。
(5)輻射環境影響
項目施工階段無射線、放射性廢水、放射性廢氣及放射性固廢產生。
醫院在施工階段計劃采取上述污染防治措施,將建設期的影響控制在125I粒籽源植入工作場所,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小。
運行期的輻射環境影響分析
本次評價采用理論計算的方法進行評估本項目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殴浪愎?/p>
計算公式參考《輻射防護技術與管理》第一卷、《輻射源室屏蔽設計與評價》。
H0=fAΓ/R2
式中:
H0:無輻射屏蔽時,在距源Rm處的空氣比釋動能率,μGy/h
A:放射源的預期最大放射性活度,Ci
Γ:照射率常數,125I為0.149 R·m2/h·Ci
R:距放射源的距離,m
F:轉換系數8.73×10-3Gy/R
n=lgK/lg2
式中:
n:半值層個數:125I對鉛的半值層約為0.025mm,對組織細胞中的半值層為20mm。
K:衰減倍數,無量綱
H=H0/K
式中:
H0:無輻射屏蔽時,在距源Rm處的空氣比釋動能率,μGy/h
H:衰減倍數為K時,在距源Rm處的空氣比釋動能率,μGy/h
K:衰減倍數,無量綱
A=A0e-λt
式中:
A0:放射源初始活度,Bq
A:放射源衰變后活度,Bq
λ:衰變常數,0.693/T1/2d-1
t:衰變天數,d
人員年有效劑量估算公式:
H=Hp×t÷1000
式中:
H:工作人員年受照劑量(單位:mSv/a)
Hp:工作人員工作位輻射水平(單位:µGy)
t:工作人員實際工作時間(單位:h)
停留因子:停留因子參照修訂版ICRP第15號出版物選取,見表16。
表16 停留因子的選取
?、?125I粒籽源操作過程中γ空氣吸收劑量率核算
125I粒籽源儲存分裝室用于125I粒籽源儲存、分裝、活度檢測,收納的植入病人安排在專用病房。粒籽源填裝工作由供貨方負責,醫院只進行源的分裝、貯存和手術植入。
偏安全考慮,儲存、分裝場所以預期125I粒籽源最大購入量3.55×1010Bq(960mCi)進行核算;專用病房按2名患者最大植入量的源強7.1×109Bq(192mCi)進行核算。該院125I粒籽源一次最大用量為3.55×109Bq(96mCi)。根據輻射劑量率估算公式,則125I粒籽植入一次最大操作量無屏蔽狀態下周圍1m處的劑量率如下所示:
表17 無防護條件下距125I粒籽源1m處γ空氣吸收劑量率 (μGy/h)
?、?25I粒籽源分裝、輸送過程中輻射劑量率核算結果
在裝填125I粒籽源入植源器(彈夾)操作中,分裝操作的醫護人員穿戴0.5mmPb當量鉛衣和鉛手套,在0.5mmPb當量鉛玻璃防護屏及0.5mmPb當量鉛方巾后面,使用鑷子夾取125I粒籽源,手距離125I粒籽源大于10cm,根據輻射劑量率估算公式,計算操作人員操作過程中手部所受劑量率約0.118μGy/h;在進行分裝操作時,操作人員的身體距離125I粒籽源大于20cm,根據輻射劑量率估算公式,計算操作人員操作過程中身體所受劑量率約2.67×10-14μGy/h。
在將植源器由該場所送至CT室的過程中,植源器放在5mmPb當量的鉛罐中,經計算,鉛罐表面輻射劑量率為3.11×10-54μGy/h,遠遠小于《低能γ射線粒籽源植入治療放射防護要求與質量控制檢測規范》中規定的儲存容器表面20μGy/h的輻射水平及《放射性物質安全運輸規程》(GB11806-2004)中規定的運輸包裝表面的輻射劑量必須小于國家允許5μSv/h的輻射劑量水平。并且本項目粒籽源儲存分裝室與CT室僅隔著一道門,大大的減少了運輸距離,其影響可以忽略。
?、?25I粒籽源儲存分裝室、CT室及專用病房屏蔽厚度核算結果
125I粒籽源儲存分裝室與專用病房的屏蔽參數見表14,參照《放射性核素和輻射防護數據手冊》,本項目各防護墻體對放射性核素125I屏蔽的衰減倍數不低于100倍,考慮最不利因素,計算時,按照粒籽源緊鄰防護屏蔽墻體內側進行核算,按125I粒籽源最大儲存量核算儲存分裝室的屏蔽效果,詳見表18。
表18 125I粒籽源儲存分裝室、CT室及專用病房屏蔽厚度核算結果一覽表
注:a、四周墻體屏蔽厚度核算距離為:墻體厚度+0.3m;室頂或底板屏蔽厚度核算距離為:室頂或底板厚度+0.3m;其他屏蔽核算厚度為:其他防護層的厚度+0.3m,普通木門的厚度為40mm。
b、各個屏蔽層核算時,轉化為鉛的厚度進行核算,125I對鉛的半值層約為0.025mm;其中ρ混凝土=2.43g/cm3,ρ磚= 1.7g/cm3,ρ鋇砂= 4.5g/cm3,ρ普通木= 0.4g/cm3,ρ鉛= 11.3g/cm3。
c、核算時,CT室內125I粒籽源的最大活度為3.55×109Bq,粒籽源儲存分裝室125I粒籽源的最大活度為3.55×1010Bq,專用病房內125I粒籽源的最大活度為7.1×109Bq。
經計算CT室、粒籽源儲存分裝室及專用病房的各側墻體和室頂外的輻射劑量率約為“零”,門外劑量率最大為專用病房普通木門外劑量率,為1.23×10-14μGy/h;均小于2.5μGy/h的限值要求。
?、?25I粒籽植入過程
手術植入過程中,按最大植入量估算(96mCi),放射治療醫師穿戴0.5mm鉛當量鉛衣和鉛手套,治療過程中醫生手部距離125I粒籽源大于10cm,根據輻射劑量率估算公式、屏蔽輻射衰減系數得醫生手部所受劑量率約0.0118μGy/h;醫生所在位置距離125I粒籽源大于20cm。根據輻射劑量率估算公式、屏蔽輻射衰減系數得手術醫生身體所受劑量率為0.00296μGy/h。
?、?25I粒籽源住院患者輻射劑量率核算結果
125I粒籽源住院患者的輻射源強按最大植入量96mCi估算,考慮患者身體自身衰減(取20mm組織厚度),距離患者1m處輻射劑量率核算結果見表19。
表19 距離植入125I粒籽源患者1m處輻射劑量率核算結果
由上表可知,植入125I粒籽源患者出院當天(植入手術后15天)時距離患者1m處輻射劑量率為52.8μGy/h,其輻射劑量率水平較高,因此患者出院時應給予書面指導,在術后337天內(約6個半衰期)盡少外出活動,減少與公眾的接觸。
?、悄暧行┝?/p>
?、俾殬I操作人員年有效劑量率
125I粒籽源植入工作過程中,按照一名工作人員參加所有的工作進行估算考慮,估算結果偏保守,實際工作中,工作人員受到的劑量率要小得多。
在進行125I粒籽源分裝過程中手部所受輻射劑量率為0.118μGy/h,身體所受輻射劑量率為2.67×10-14μGy/h,年分裝200次、每次15min,則年操作時間為50h,則分裝過程輻射工作人員手部受照劑量為5.9×10-3mSv/a,身體受照劑量為1.335×10-15mSv/a。
運輸過程中,鉛罐表面輻射劑量率為3.11×10-54μGy/h,運輸人員手部及身體距離鉛罐大于10cm,所受照射劑量基本可忽略不計。
植入手術過程中,醫生手部所受劑量率約0.0118μGy/h,手術醫生身體所受劑量率為0.00296μGy/h,按年手術2000次、每次30min,則年操作時間為1000h,則手術過程輻射工作人員手部受照劑量為0.0118mSv/a,身體受照劑量為0.00296
mSv/a。CT室各側墻體、室頂外輻射劑量率約為“零”,手術醫生在CT控制室對手術病人進行粒籽源植入位置確認時,經距離衰減和墻體屏蔽后,所受劑量基本可以忽略,CT操作人員所受的劑量,經距離衰減和墻體屏蔽后,所受劑量基本也可以忽略,再此,均不予考慮。
需要住院的病人在轉移至病房的過程中,手術部位覆蓋0.5mmPb當量的防護用品,根據輻射劑量率估算公式,計算病人轉移過程中防護用品表面的劑量率約0.142μGy/h,病人轉移的過程中,工作人員距離病人手術部位最近約為0.5m,此處的劑量率約為0.00022μGy/h,按年運輸病人20例考慮,每次運送5min,運送過程中,工作人員年有效劑量為3.67×10-7mSv。
植入125I粒籽源患者入住專用病房后采用視頻監控和對講裝置,輻射工作人員不進入病房區。對待特殊患者一般服藥后第15天在治療室距離患者1m處進行觀察(根據表19,該處輻射劑量率為52.8μGy/h),每年特殊病例按20例(按住院患者總數的1%計)估算、每例觀察時間為5min,則年觀察時間為1.7h,則輻射工作人員年受照劑量為0.09mSv/a。
另外,可能出現需急救的重癥患者,每年按1例估算、每例搶救時間按20min計,則年搶救重癥患者時間為0.33h,經計算,急救時距離患者0.5m處的輻射劑量率為249.75μGy/h,則搶救過程中輻射工作人員年受照劑量為0.082mSv/a。
病人轉移的過程中,工作人員距離病人手術部位最近約為0.5m,此處的劑量率約為0.00022μGy/h,運送過程中,工作人員與病人接觸時間較短,病人運送過程中工作人員受到的劑量可忽略。
綜上所述,輻射工作人員手部受照劑量為5.9×10-3 +0.0118+0.09+0.082+3.67×
10-7=0.1897mSv/a,能夠滿足本評價采用的輻射工作人員手部年劑量管理劑量約束值不超過150mSv/a的管理要求;輻射工作人員身體受照劑量為1.335×10-15+
0.00296+0.09+0.082+3.67×10-7=0.175mSv/a,能夠滿足本評價采用的輻射工作人員年劑量管理劑量約束值不超過6.0mSv/a的管理要求。
?、谂阕o人員所受劑量估算
在植入患者住院期間,正常情況下不允許陪護人員陪護,出院后與陪護人員接觸時間每天按30min計、距離按1m計、停留因子取1,按劑量率估算公式計算,陪護人員所受年有效劑量約2.25mSv,低于本評價采用的5mSv的年劑量管理劑量約束值。
?、酃娙藛T所受劑量估算
植入患者出院后,與公眾人員接觸的距離取2m,接觸時間按每天30min計(病人應盡可能少的外出,減少與公眾人員的接觸時間),停留因子取1/16。按劑量率估算公式計算,公眾人員所受年有效劑量約0.035mSv,低于本評價采用的0.3mSv的年劑量管理劑量約束值。
病人運送過程中,公眾人員距離病人手術部位至少0.5m,病人手術部位防護服外劑量率為0.142μGy/h,此處的劑量率約為0.00022μGy/h,醫院對運輸通道進行管制,公眾人員與病人接觸時間較短,按年運輸病人20例考慮,每次運送5min,運送過程中,公眾人員年有效劑量率為3.67×10-7mSv。
病人住院期間,其所在專用病房為粒籽源植入工作場所的控制區域,無關人員禁止接近,并且專用病房的各側墻體、室頂外輻射劑量率約為“零”,門外劑量率為1.23×10-14μGy/h,按門外最大劑量考慮,停留因子取1/16,專用病房外公眾人員所受劑量為0.673×10-14mSv/a。
綜上所述,按最不利因素考慮,公眾人員的年有效劑量率為:0.035+3.67×10-7+
0.673×10-14=0.035mSv/a。滿足本評價采用的0.3mSv/a的年管理劑量約束值。
事故影響分析
?、趴赡艿氖鹿?件)及環境影響分析
?、偎幬镌诜盅b及輸送過程中,由于操作人員違規操作、誤操作,引起125I粒籽源灑落或破碎,造成的放射性表面污染。
?、谟捎诠芾聿簧?,發生放射性藥物失竊,造成人員受照事故。
?、蹖κ褂梅派湫运幬锏幕颊吖芾聿划?,患者體內放射性活度尚未衰減到較低水平而到公共場所活動,可使公眾受到照射。
?、苡捎诠芾聿簧?,使放射性固廢未經足夠時間的衰變排放,會對環境和人體造成一定的危害。
?、茟贝胧?/p>
根據本項目產生的可能的事故(件),醫院應制定自檢制度且嚴格進行經常性自檢,如工作狀態指示燈、電離輻射警告標志不夠完善或失靈,或者防護門出現故障,應立即補充、修復。針對各項可能的事故(件),醫院的應急措施如下:
?、僦贫ㄍ晟频牟僮饕幏?,對操作人員定期培訓,使之熟練操作,嚴格按照操作規范操作,減少藥物灑漏事故的發生,發生事故后,應及時用棉布或者吸水紙等擦拭,擦拭物收集放到放射性廢物桶中。
?、谥贫ê屯晟屏W言窗踩芾碇贫?,設專人負責,做好粒籽源的領取、使用登記工作,確保粒籽源的安全。粒籽源儲存分裝室應設置防盜門、防盜窗及報警裝置等設施,做好防火、防盜工作。
?、奂訌妼τ盟幓颊叩墓芾?,在不影響診斷和治療的情況下,限值其服藥量,限值患者出院時的放射性藥物攜帶量,并對出院的有藥患者提供與他人接觸時的輻射防護措施的書面指導,使患者明白并自覺做到短期內不到公共場所去活動,并避免與家人近距離密切接觸。
?、芗訌姺派湫詮U物的管理,對儲存的放射性廢物在廢物桶外標明放射性廢物的類型、核素種類和存放日期的說明,并做好相應的記錄。
另外,醫院應嚴格按照輻射監測計劃進行輻射水平監測,以確保工作場所周圍環境的安全性。
輻射安全管理
輻射安全與管理機構的設置
濟南復大腫瘤醫院使用125I粒籽源進行粒籽植入工作,工作場所為乙級非密封放射性物質工作場所,根據《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國務院令第449號)要求,該醫院應擬設置專門的安全和防護管理機構或者專職、兼職安全和防護管理人員。醫院應盡快設立輻射防護安全管理小組或者指定專門安全防護負責人,具體負責醫院輻射安全與防護工作。
醫院擬成立放射防護安全管理委員會,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技術人員專職負責輻射安全與環境保護管理工作,醫院125I粒籽源植入工作的3名醫護人員(不包括CT工作人員),及CT工作人員均持有初級輻射安全培訓合格證書。
輻射安全管理規章制度
濟南復大腫瘤醫院已制定有《放射源安全操作規程》、《放射源操作人員崗位職責》、《放射崗位工作人員職責》、《輻射事故應急預案》、《輻射防護和安全保衛制度》、《輻射安全防護設施檢修維護制度》、《輻射安全防護自行檢查和評估制度》、《放射源臺賬管理制度》、《輻射監測方案》、《輻射工作人員健康及個人劑量管理制度》、《輻射人員培訓計劃》等規章制度。
目前醫院還需要補充《粒籽源出入庫登記制度》、《個人劑量檢測管理制度》和《放射性核素安全管理規定》,并對已制定的《輻射監測計劃》、《輻射事故應急預案》進行補充完善。
在做到上述要求后,醫院各項規章制度,從操作人員崗位責任,輻射防護和安全保衛,設備檢修、放射設備的使用等方面分別做了明確要求和規定,保障了從事輻射工作的人員和公眾的健康與安全,同時保護了環境。
輻射監測
醫院擬配備1臺輻射防護監測儀,1臺表面沾污儀,輻射工作人員每人擬佩戴了個人劑量計,醫院需對機房周圍環境和工作人員個人劑量進行定期監測。根據其《輻射監測方案》,進行監測,監測內容如下:
1、輻射工作場所監測計劃
(1)125I工作場所監測
1)表面污染監測
監測頻次:一年1次或應急檢測
監測部位:醫生工作服表面、工作臺表面、工作場所地面、墻面
2)輻射水平監測
監測頻次:在購進放射源前后、放射源操作前后均做輻射水平檢測
監測部位:工作場所墻外、鉛罐表面以及人員經常駐留的位置,以及任何搬離專用病房的物品。
(2)CT射線裝置工作場所監測
監測項目:X(γ)劑量率;
監測頻次:1-2次/年,應急狀況隨時監測;
監測點位:控制室操作位,觀察窗、防護門窗外表面30cm處,機房四周墻外及樓上相鄰房間外側30cm處,以及人員經常駐留的位置。
2、人員年有效劑量檢測
(1)嚴格遵守國家輻射環境管理法規。
(2)所有從事放射工作的人員,必須接受個人劑量檢測,建立個人劑量檔案,并按規定由所在單位繳納檢測費。
(3)每位工作人員工作期間須按要求在胸前佩戴個人劑量計。
(4)個人劑量計的讀取時間一般為3個月一次。
(5)放射人員的受照劑量超過年劑量的30%時,放射工作單位應查明原因,采取改進措施。
3、年度檢測
每年定期委托有資質的單位對全院輻射工作場所及專用病房進行檢測,出具的檢測報告存檔,并上報環保部門。
輻射事故應急
醫院已制定《輻射事故應急預案》,但不夠完善,建議依據《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國務院令第449號)第四十條和國家環??偩帧蛾P于建立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輻射事故分級處理和報告制度的通知》(環發【2006】145號)的有關規定完善如下:
?、艖睓C構職責:
?、倭⒓唇M織營救受害人員,組織撤離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護危害區域的其他人員;
?、谘杆倏刂剖聭B,并對事故造成的危害進行監測,確定事故的危害區域、危害性質及危害程度;
?、巯:蠊?,做好現場恢復;④查清事故原因,評估危害程度。
?、瓢l生事故后,立即啟動輻射事故應急方案。發生一般事故后,立即封鎖現場,迅速查明事故原因,凡能通過切斷事故源等處理措施而消除事故的,則以自救為主;發生嚴重事故后,立即封鎖現場,迅速安排受照人員接受醫學檢查,在指定的醫療機構救治;組織有關人員攜帶儀器設備趕赴現場進行檢測,核實事故情況,估算受照劑量、污染范圍和程度,判定事故類型級別,提出控制措施和方案。
?、前l生輻射事故時,采取必要的應急措施,在2小時內填寫《輻射事故初始報告表》,向當地環境保護部門、公安部門和衛生主管部門報告。視事故具體情況,向上級相關管理部門報告。具體輻射事故分級處理和報告制度應嚴格執行國務院令第449號及國家環??偩汁h發【2006】145號文件的相關要求,此處不再贅述。
?、仍谑鹿侍幚磉^程中,處理事故的應急人員應佩帶個人劑量計。為制止事故的擴大或進行搶救、搶修處理事故的應急人員接受超過正常劑量當量限值的應急照射,按照《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GB 18871-2002)的規定,一次應急事件全身照射的劑量不應超過輻射工作人員最大單一年份劑量限值的10倍。
?、啥ㄆ谶M行事故應急演練,對演練效果做出評價,提交演練報告,詳細說明演練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列出不符合項,進行整改。
項目經采取以上防范措施,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進行管理,定期演習輻射事故應急方案,對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整改,可使該項目環境風險影響降至最低。
從事輻射活動能力評價
濟南復大腫瘤醫院制定了輻射管理制度和監測計劃,并根據實際要求進行必要的人員培訓,依據《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許可管理辦法》(環境保護部令弟3號,2008年修正)的相關規定,醫院申領輻射安全許可證條件如下。
表20 申領輻射安全許可證條件
綜上所述,濟南復大腫瘤醫院在落實本評價提出的要求后,在嚴格執行相關法律法規、標準規范等文件,嚴格落實各項輻射安全管理、防護措施的前提下,其從事輻射活動的技術能力符合相應法律法規的要求。
結論與建議
結論
?、艑嵺`正當性
本項目為濟南復大腫瘤醫院125I粒籽源植入應用項目,實際日最大操作量為3.55×107Bq,年最大用量7.1×1012Bq,屬于乙級非密封放射性物質工作場所,125I粒籽源主要用于治療惡性腫瘤,近距離持續放療是將放射性物質微粒通過手術或微創收入置入到腫瘤內部殺滅腫瘤細胞的治療方法,是目前國際上公認的高新科技項目。125I粒籽源近距離永久性植入治療腫瘤的優勢在于穿射距離短,有效半徑為1.7cm,射線能量的衰減與距離平方成反比,通過調整粒籽源間距和活度,靶區外正常組織得到有效保護,連續釋放γ射線持續照射,能夠對進入不同分裂周期的腫瘤細胞進行不間斷照射,DNA雙鏈斷裂完全,治療增益可提高126%。符合《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基本標準》(GB18871-2002)中實踐的內容:“源的生產和輻射或放射性物質在醫學、工業、農業或教學與科研中的應用,包括與涉及或可能涉及輻射或放射性物質照射的應用有關的各種活動,在考慮了可供采用的不涉及醫療照射的替代方法的利益和危險之后,僅當通過權衡利弊,證明醫療照射給受照個人或社會所帶來的利益大于可能引起的輻射危害時,該醫療照射才是正當的”。符合“實踐正當性”的要求。
?、乒ぷ鲌鏊皩S貌》窟x址
125I粒籽源植入項目工作場所(包括CT室、操作室及粒籽源儲存分裝室)位于病房樓一層,一層以下無房間,工作場所二樓為醫院的一次性無菌用品室,醫院無關人員少有經過,減少了公眾受照射的概率,同時,專用病房位于病房樓四樓,專用病房樓上和樓下均為護士辦公室,手術后病人,用專用鉛衣覆蓋手術部位,沿專用路線送至同樓的四層專用病房內,病人用專用手術推車推送前,對路徑沿線進行專門管理,減少不必要人員的停留。125I粒籽源植入手術在CT室內進行,125I粒籽源儲存分裝室,位于CT控制室南側,縮短了運送距離,125I粒籽源植入項目工作場所及專用病房的平面布置情況見圖4。
綜上所述,125I粒籽源植入項目選址合理。
?、乾F狀檢測
根據現狀檢測,扣除儀器對宇宙射線響應值32nGy/h后,125I粒籽源工作場所及專用病房周圍環境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在(6.81~8.42)×10-8 Gy/h之間,在濟南市環境天然γ空氣吸收劑量率范圍內:室內(6.54~12.94)×10-8Gy/h,無異常點。
?、容椛洵h境影響評價結論
?、?25I粒籽源工作場所包括粒籽源儲存分裝室和T520pro型Cptima室,位于病房樓一層,專用病房位于病房樓四樓。根據《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GB18871-2002)的有關規定,工作場所及專用病房劃分為“控制區”和“監督區”兩區進行管理。粒籽植入手術工作人員配備0.5mm鉛當量鉛衣3套,0.5mm鉛當量鉛帽3個、0.5mm鉛當量鉛圍脖3個、0.5mm鉛當量鉛手套3付、0.25mm鉛當量鉛眼鏡3個、個人劑量計3套、個人劑量報警儀3個,CT室工作人員配備個人劑量計3套、個人劑量報警儀1個,工作場所及專用病房各個入口處設置電離輻射警告標志、輻射防護監測儀1臺,表面沾污儀1臺,0.5mmPb當量鉛玻璃防護屏一個,0.5mmPb當量鉛方巾三條以及保證質量控制的活度計1臺;5mm鉛當量鉛箱3個,5mm鉛當量放射性廢物桶3個,均放置于粒籽源儲存分裝室內;5mm鉛當量的鉛屏風2個放置于專用病房內,專用病房設置監控及對講系統。
?、诠ぷ鲌鏊皩S貌》烤鶠閷嶓w屏蔽,經估算,125I粒籽源植入場所,四周屏蔽墻體外、門外輻射劑量水平與環境本底水平基本一致。
?、?25I粒籽源工作場所輻射工作人員手部受照劑量為0.1897mSv/a,能夠滿足本評價采用的輻射工作人員手部年劑量管理劑量約束值不超過150mSv/a的管理要求;輻射工作人員身體受照劑量為0.175mSv/a,能夠滿足本評價采用的輻射工作人員年劑量管理劑量約束值不超過6.0mSv/a的管理要求。
陪護人員所受年有效劑量約2.25mSv,低于本評價采用的5mSv的年劑量管理劑量約束值。
公眾人員所受的年有效劑量率約為0.035mSv,滿足本評價采用的0.3mSv/a的年管理劑量約束值。
?、?25I粒籽源植入項目無放射性廢氣、放射性廢水產生。125I粒籽源分裝及專用病房場所產生的第一類放射性廢物量為18kg/a,擬設置3個放射性廢物桶,輪流使用,每個放射性廢物桶內存放12個月內產生的放射性固廢,存放的放射性固廢經衰變18個月可達清潔解控水平,放射性廢物排放活度濃度為772.2Bq/g,年排放量為1.39×107Bq,該場所產生的第二類放射性廢物根據《低能γ射線粒籽源植入治療的放射防護與治療控制檢測規范》(GBZ178-2014)的有關要求執行。
?、奢椛洵h境風險
本項目在實際工作中存在一定的輻射環境風險,如防護措施、規章制度和輻射事故應急預案不完善,可對工作人員、公眾和周圍環境造成輻射危害和放射性污染。本項目在操作過程中嚴格執行操作規程,按照GB18871-2002、GBZ178-2014等要求進行管理,定期演習輻射事故應急方案,對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整改,可使本項目環境風險影響降至最低。
?、蕪氖螺椛浠顒幽芰?/p>
?、籴t院已成立了輻射安全與環境保護領導小組,編制了相關輻射管理規章制度,購買了一定數量的鉛衣、鉛帽等個人防護用品,配備了個人劑量計。
?、卺t院擬對工作人員進行了個人劑量定期監測,建立個人劑量檔案和健康檔案。
?、坩t院3名工作人員已參加初級輻射安全培訓,并取得崗位培訓合格證。醫院應按照《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管理辦法》(環保部令第18號)的有關要求做好培訓和每四年一次再培訓工作。
?、茚t院配備便攜式輻射環境檢測儀器等輻射防護用品
?、葆t院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不斷完善放射源使用登記及臺賬管理制度。⑺醫院開展粒籽源工作須進一步落實的輻射防護措施
?、佥椛涔ぷ魅藛T在工作過程中須穿戴好鉛衣、鉛帽、鉛眼鏡等個人輻射防護用品,須在鉛屏風及鉛方巾后進行操作,盡量降低受照劑量。
?、谧龊幂椛涔ぷ魅藛T和再培訓,建立健全輻射防護工作檔案,對放射工作人員的輻射防護培訓、個人劑量檢測、健康查體和輻射防護檢測等資料要分開保管并長期保存。
?、劢⒔∪派湫酝凰厥褂玫怯浿贫群团_賬。
?、馨凑蛰椛涫鹿蕬狈桨负椭贫鹊囊?,定期進行演習。
綜上所述,濟南復大腫瘤醫院125I粒籽源植入應用項目,在落實本評價提出的要求后,在嚴格執行相關法律法規、標準規范等文件,嚴格落實各項輻射安全管理、防護措施的前提下,本項目對輻射工作人員、陪護人員和公眾人員是安全的,對周圍環境產生的輻射影響較小,不會引起周圍輻射水平的明顯變化。因此,從環境保護角度分析,項目建設可行。
建議和承諾
?、彭椖抗ぷ鲌鏊颊吲c醫護人員均共用一個走廊,存在人員相互交叉,建議醫院設計雙通道,盡可能調整工作場所布局,加強用藥后患者間的防護與管理。
?、漆t院須建立健全輻射安全管理體系,加強輻射安全教育培訓,提高輻射工作人員對輻射防護的理解和執行輻射防護措施的自覺性,杜絕放射性事故的發生。
?、轻t院應結合工作實際情況對輻射安全管理制度進行不斷修改和完善。
?、燃訌妼τ兴幓颊叩墓芾?,對出院的患者提供與他人接觸時的輻射防護措施的書面指導。
?、僧斒褂煤怂胤N類、用量及屏蔽條件發生變更時,應重新進行環境影響評價。
版權所有:濟南復大腫瘤醫院
ICP備案號: 魯ICP備16003703號-1 濟醫廣審字【2021】第0422-068號